新型鱼漂专利(鱼咬中钩就变色)

今天看有钓友留言,说能不能写一篇关于变色夜光漂和普通夜光漂的文章,我查了一下资料,也电话咨询了湖南临湘制漂的朋友,确认了一下,发现确实有必要,写一篇关于夜光漂,科普类的文章,因为现在厂家的营销,真是无所不用其及,当然,这里并没有贬低或者抬高哪种技术的意思。

要说夜光漂,最早可以到上个世纪,欧美发明了无放射性的荧光涂料,最早论文记录,早期英国学者,就发现了用特定波段的紫光,照射特定分子结构的涂料,会在夜间散发荧光,后来按照这一理论,应该是2005年左右,日本人首先申请了,应用在塑料、玻璃、铝型材上可以使用的荧光涂料,随后,美国人也申请了在硅胶类材质上,经过紫外线照射,就会在夜间,受微光影响,就会发出荧光的涂料,随后的2~3年,中国、日本、美国、英国等国家相继将夜光发射荧光涂料在各个领域的专利申请下来,有聪明的商家,将其应用在钓鱼上,早期的立漂,会在漂尾喷漆,使用这种材料,这也就是早期的夜光漂。

但是这种涂料有个缺陷,就是必须要微光反应,才会发出荧光,而且光晕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所以在浮漂领域中,也就七星漂,因为体积小,彼此间距有距离,所以沿用至今,但是立身漂,除了漂肚材质的淘汰、筛选,漂尾的材质,也是随着化学工艺进步,在不断更新,从早期的发泡塑料,硬尼龙纤维,再到玻璃钢纤维、碳纤维,材料工艺的进步,漂尾的选择,就多了起来,为了服务夜间钓鱼,既然漂尾的材料有更新,那么夜光漂也改工艺模式,由涂层发光,改为了电子发光。

人类的科技,总是向前,那么夜光漂,在经历了电子时代之后,就有厂家希望研发处能专门应用在夜间,鱼只要咬钩就有提示的浮漂,那么研究思路上,无非都是通过鱼咬钩之后,触发一个什么样的机制,反馈一个信号,信号接收后,主要的表现是变色,这就是变色漂最早的设计思路,但是其细节核心机制,却是走了两个方向,一个,充满了高科技思路,一个,则充满了急功近利的思路。

第一个,高科技思路

我们知道,鱼在咬钩的时候,怎么样百分百确定,鱼一定是中钩了呢?黑漂,只有黑漂,而且是稳定的黑漂,才可能确定,这里用的是可能,不是百分百;然后有厂家以此为思路,在夜光漂中,添加了重力感应芯片,同时设定了一个机制,如钓目是3目,那么浮漂下沉只要大于4目,就会报警提醒中鱼了,为什么不是下沉3目呢?因为小鱼闹窝,一般只会拉到平水;

现在的芯片微缩工艺很先进,据说最新一代的电子漂,可以做到余量调控,蓝牙信息和灯光信息反馈,就是钓目下沉多少目才报警,可以由程序上自行设定,蓝牙芯片的存在,可以让报警信号,不仅仅是灯光变色,更可以通过蓝牙传导讯号,接收端可以震动、声音提醒,是不是很高科技,据说湖南已经有浮漂厂发明出来这种浮漂,野钓守大鱼时,效果很好,但是钓小体型鱼的时候,等报警再提竿,很容易跑鱼。

第二个,简易的思路

这个思路其实和高科技思路方向一致,但是操作起来就很简单了,鱼在中钩之后,会拖动浮漂下沉,比如我们钓目是4目,那么在第一目的位置,放一个电子感应芯片,也可以理解成是短路芯片,一旦浮漂被拉到这个位置,原先提供漂尾灯光的电路短路,短路后,另一套供电系统启动,这套供电系统,显示的一般是红色,思路一致,但花费的成本就很便宜了。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技术并不是这两年才有的技术,而是在2010年左右,就有厂家制作出来,并推广到市面上,经过实战,发现瑕疵很多,第一,就是不抗风,一旦水面有风浪,把漂目打湿,那一直都是红色,一直提示有鱼;第二,彼时的工艺、电池的电量不行,从通电开始,也就能工作3~4个小时,频繁更换电池很麻烦;第三,浮漂整体吃铅较大,当时可能是工艺原因,漂尾采用的是尼龙纤维漂尾,也就是软尾票,吃铅大、漂还肉,漂目还不敢做太长,这就用起来很尴尬了。

说完变色夜光漂的两种发展方向,那么,这两种夜光漂,和普通夜光漂相比,又有哪些优劣势呢?

1、价格差异比较明显;以重力感应芯片为主的高科技夜光漂,目前生存的厂家少,浮漂的价格很高,便宜的一二百,目前带软件、蓝牙、电子手表套装的,大概是800多元左右,如果再带探鱼器、水深测定等功能的,应该是1500左右一套,去年的时候收到过一套样品,测试了一下,确实有值得称赞的地方,在湖库等大水面野钓,确实功能繁多,省却了找鱼、探鱼、测水深、调漂等功夫,手机和手表端都能使用。

而普通的鱼咬变色电子漂,价格从十几元到100多的都有,总体来说,一分价钱一分货,说不上多好,但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对于新手来说,自己玩玩还行,但是想在复杂的水情使用,多少还是有点够呛,就胜在便宜,多了个花头罢了。

而不变色的电子漂,虽说不带变色功能,但是经过这些年的不断发展,漂型、材质、电量储备等功能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进,至少在光晕这个问题上,就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明显的改善,价格对钓友们来说,也很友好。

2、精确度上有明显的差异;目前这三种夜光漂,要说精度最高的,应该是高科技重力感应的电子漂,经过测试,可以精确到2目,也就是2~3厘米左右的幅度,就能判断是不是中鱼;精度最差的,应该是普通的变色电子漂,当然,如果钓鱼的人,视力不行,那估计精度也是一般,但是整体来说,普通电子漂,和普通变色电子漂之间的差距,没那么大,就算这两年被厂商又包装了一下,重新推到了市面,但是淘汰的技术,不可能换个马甲就能长久的活下去。

其实夜间垂钓,使用什么样的夜光漂,对抓口的影响,更主要的取决于浮漂漂尾的材质,也就是软尾还是硬尾、调钓的思路问题,就是调高钓底,亦或者是要抓死口,调低钓高,同时也和鱼情密度有关,鱼多还是少,生口还是轻口,浮漂的种类,在其中能决定的因素,真的很少,而自动化的程度太高的浮漂,要么太贵,要么太容易受外力影响,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慢慢的,钓鱼的乐趣也就少了很多,不是有这么一句话么,想要渔获多,多好的钓技,都比不上渔网一抛,和渔网比起来,李大毛老师和化绍新老师来了,一样比不过。

声明:去钓鱼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愚者论渔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udiaoyu.com/b/7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