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钓鲫鱼方法与技巧(入秋钓鲫)

​要说一年之中,鲫鱼鱼口最好的季节是哪一个,要说不是秋季,估计都没有人答应,为什么呢?所谓秋收冬藏,万物入秋后,都会为了应对寒冬,开始储备粮食,作为变温动物的代表品种,淡水鱼为了过冬,就会在秋季大量进食,丝毫不亚于哺乳动物为了渡过寒冬,进行贴秋膘,所以到了秋季之后,在其他季节里,罕见的大板鲫,也不吝频繁出镜,可以这样说,如果秋季再钓不着大板鲫,那其他季节,希望更是渺茫。

话虽如此,但是大板鲫之所以能长大,正是靠着其对外界的敏感和警惕性,再加上一次次的运气才能长成,所以机会虽不少,但是要说真的特别容易,到也不见得,但是要真说有多难、多复杂,那到也不尽然,毕竟鲫鱼也是生物,只要是生物,必然要遵循生存的本能,我们只要依着这些条件,做出针对性的准备,不说十拿九稳,那几率也必然比别人要大许多,那么我们主要需要哪些准备呢?

准备一、早晚钓浅水草丛,午间钓深水暗草

鲫鱼是底层鱼,对水温尤为敏感,而越大体型的鲫鱼,对水温的敏感度越高,因为变温动物没有体温调节器官,只能通过脂肪消耗来进行体温调节,这也是高温、低温等极端气象的时候,为什么淡水鱼都不愿意活动的原因,因为不管是适应高温,还是适应低温,都需要消耗脂肪,要想少消耗脂肪,能不动就不动,甚至进食,都是一种消耗脂肪的运动,在大环境温度比较极端的时候,鱼群宁可减少活动,减少进食等行为,来做到保持体温不流失。

根据这个特性,那么秋钓板鲫,预设的钓位,无非就要跟着这种习性来寻找,秋季过了白露之后,昼夜时长的区别越来越明显,比较直观的感觉就是白天变短,夜晚提前来临,带来的气温影响,就是早晚寒凉,浅水区多小鱼,如果早晚开钓,钓位最好选择暗草多的深水区域;而午间的时候,太阳直射后,浅水区的水温明显比深水区要高,而且食物的来源也多,所以多明草的浅水区域,出没板鲫的几率就比深水区要高很多;如果是夜钓,那自然还是深水区更占优势。

准备二、窝料偏腥、钓饵偏香、整体偏素

淡水鱼中,鲫、鲤都一个共性,就是鱼龄、体型超过一定界限的时候,会从偏肉食转为偏素食,想必有两个主要因素,第一个是体型、鱼龄一大,食物的数量需求很旺盛,如果再以偏肉食为主,很难有足够的食物来源;第二个,则是自然界中,偏肉食的食物来源稀缺,大部分偏肉食食物,多为人工投放的诱饵,大鱼对片肉食食物,有来自本能的警惕性,那么我们秋钓大鲫,饵料的特点主要有哪些呢?

1、窝料略带腥味,而且主要以动物腥味为主;秋季,对大鲫鱼来说,是进入寒冬前,唯一能补充自身脂肪、营养的季节,而秋季,也是水域水生昆虫大量死亡,从而补充动物蛋白的好机会,所以略带腥味的窝料,尤其是动物腥的窝料,是非常招惹大鲫鱼进食的,当然,小杂鱼也会被吸引;相对比而言,藻腥、豆腥的窝料,效果就差很多,因为不是季节。

2、钓饵偏香,但不可过浓;在秋季,尤其是入秋越久,自然界中的食物来源越丰富,果香、植物香等主要香型,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鲫鱼的进食习惯,所以钓饵多建议以果香、植物香味为主,但是不可以过浓,因为过浓的香型,就不自然,这自然会引起大鲫鱼的警惕性,变成了进窝而不食,换句话说,容易死窝。

3、使用商品饵,应以偏素为主,略带腥即可;其实这个特点老钓友都深有体会,我们在配饵时,往往以入秋为标准,气温越低,腥味比例越高,比如刚入秋时,加腥的比例,可能体积比也就是个5~10%左右,但是随着气温越来越低,甚至会加到50%~60%左右,当然,这个具体比例,没办法给个具体指导,各地气温、水温、鱼情不同,添加腥味的比例也是不一样的。

准备三、调钓不宜过钝

可能有钓友会觉得,大板鲫就算不是滑鱼,鱼口也不会多猛,我们不是应该以死口为主么?其实这也是入秋后,各个水域的共同特点了,就是入秋后,水域的淤泥,经过春夏秋三季涨落,淤泥都会变得比较厚,这个不分南北,几乎所有的水域都是这个特性,重铅、死口,多半会让钓饵沉入淤泥中,别说死口了,鱼能不能找到钩饵都是两说,钓的略灵一些,是有利于大鲫鱼找食的。当然,野钓环境,如果钓的偏灵,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招惹小鱼,这是无法避免的一件事,如何取舍,这还得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最后,所谓钓无定法,好些钓友认为这个是托辞,其实并不是如此,钓鱼这个事,是无法像竞技体育一样,给出标准动作,勤练之后,就一定会有明显的成绩提升,毕竟水面之下发生什么事,别说看不到,就算看得到,也不见得一定就能及时处理,所以更多的的,只能是把握大方向之后,再临场发挥了。

声明:去钓鱼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愚者论渔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udiaoyu.com/b/5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