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网种类图片及价格图片(广州老板投放6000万尾鲢鳙)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红色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是然然不是软软

编辑| 小江


2008年,广州一位老板酷爱养殖鲢鱅,在到澜沧江投放了近6000万支鲢鱅。

但是这些鱼,竟然在一夜之间却不见踪影。

不过神奇的是,10年之后,这些被投放的鲢鱅又回来了,而且还给他带来了3000多万的财富。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那些失踪的鱼,到底去哪儿了?又为什么突然回来?

图1

养鱼达人何杰秋

这位传奇老板是来自广东的何杰秋,何结秋原本是做钢铁产业,但是在2006年由于国家对能源结构的调整,被迫关停一大批工厂,何杰秋就是其中之一。

幸运的是2008年云南农业部对外招商引资,努力发展渔业,而何杰秋正是看中了云南这块风水宝地便一头扎进去,谁知道这竟是他传奇人生的开始。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何杰秋看中的地方是小湾库区,它位于澜沧江中游。

澜沧江世界第七长河流,经包含中国在内的东南亚6个国家,在境外被称为湄公河,主干流总长度4909千米。

澜沧江中游地区还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这里有茂密的森林、珍稀的野生动植物和丰富的水生生物,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图2

位于澜沧江中游的小湾库区,旁边是两座巨大的水电站大坝,形成了一个长达340公里的自然养殖区。

何杰秋通过了解知道,水库里面生长着丰富的浮游生物和藻类,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水温也能保持在25摄氏度,冬季水温也适合鱼儿生长,保持在16摄氏度,水体环境非常适合鱿鱼和鲢鱼生长。

而何杰秋正是看中了这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便开始了以“人放天养”的模式进行养鱼。

“人放天养”就是把鱼苗投入小湾库区,不投喂任何饲料,鱼靠吃水里的浮游生物生存。

一条鱼从鱼苗到大鱼得需要三年,只有时间够长养出来的鱼才有着野味和野性。

带着对未来有万分把握的勇气,何杰秋一口气买下了云南省的所有鱼苗,以一己之力把整个行业鱼苗的价格抬高2块钱。

图3

就这种情况何杰秋还是不满足,云南的鱼苗都买光了,就派人去湖南广西到处去采购。

2008年6月,何洁秋与云南省农业厅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这项投资超过1000万元,正式开启了他在澜沧江小湾库区养鱼的旅程。

鱼中翘楚“鲢鳙”

何杰秋想养的鱼的品种是鲢鳙,鲢鳙的身体呈椭圆形,略侧扁,背部微隆起,腹部稍平坦。

它们的体色多样,通常为灰褐色或金黄色,背部较深,腹部较浅。具有一对触须,嘴部有唇齿,背鳍和臀鳍较长。

它的体长可以达到数十厘米至一米以上,最大体重可超过30公斤。寿命一般为10至20年,但在适宜的养殖环境下,它们的寿命可能更长。

鲢鳙是淡水鱼类,主要生活在温暖的淡水环境中,如江河、湖泊、水库和池塘等。

图4

它们对水质要求不高,能适应较宽的温度范围(5°C至30°C)和水质条件。

它也是杂食性鱼类,以植物和动物性食物为主食。它们吃水生植物、藻类、昆虫、浮游生物以及底栖动物等。

在养殖环境中,常用饲料包括谷物、豆类、鱼粉和蔬菜等。而小湾库区的自然条件对鲢鳙的生长十分有利,在参考了多种鱼种后何杰秋最终选择了鲢鳙。

6000尾鱼苗竟消失了?

虽然何杰秋对自己的未来从不感到担心,然而,对于一个毫无养鱼经验的人来说,一开始就投入了超过一千万元的资金,这真的可以回本吗?

就连公司的员工私下都在笑,何洁秋钱多人傻。不仅何杰秋的员工这样想,就连何杰秋的姐姐也是万分担心,为此姐弟俩还大吵了一架。

图5

辛勤打拼半生所积攒的财富毫不犹豫地被倾注到小湾库区,这种做法真的行得通吗?

可何洁秋也算了笔账,人放天养鱼苗长成6斤以上的商品鱼,需要3年时间买鱼苗花了1000多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还需要再投资1,700万元左右,但是6000万头鱼苗全部长成大鱼三年后可以带来上亿的利润。

这种投资虽然有风险,但是值得试一试。投资2,700万元,用三年时间换来上亿元的收入,这个财富梦想让何杰秋心动不已。

但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确实残酷的,在2009年上半年,何杰秋发现自己的6,000万尾鱼竟然消失不见了。

捕鱼整整历经了四个月,何杰秋都是空手而归,不说鱼长的是否足斤,那是半条鱼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当初投进去的6,000万尾鱼都去哪里了呢?

图6

尽管大家心有疑虑,但是却从来没有停止捕捞,就在捕鱼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

在一次捕鱼时发现,投下的渔网中央有一个大概有10来20平方这么大一个缺口,它是生生一条绳被拉断了那种。

好像是比较大的鱼冲往而出,把网撕裂了。船上的渔民都认为是出现了水怪,这种水怪体形庞大,可以轻松挣脱渔网。

会不会是水怪把鱼都吃掉了,可是再大的水怪也不至于把鱼吃的一条也不剩啊,投放的6000万头鱼苗怎么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水怪的传言在四处蔓延,而何洁秋却继续找来全国各地有经验的捕捞队进行捕捞。

何洁秋向全国征集了十几支顶级捕捞队,然而却遗憾地发现,这些捕捞队都无法捕获到鱼群的身影。

图7

有一次朋友推荐了一家捕捞队,说这家捕捞队很有实力,在很难捕捞的湖北省丹江口水库都逮上了鱼。

在小湾库区也一定能逮上鱼来,这让何洁秋大喜过望,而结果却让人哭笑不得。

这支队伍捞了4个月,一条捞不起来,直接不打招呼就逃跑。看来这捕鱼的难度连专业队伍都望尘莫及。

2009年4月到2012年4月,整整三年时间,何洁秋找过17家捕捞队,但结果是一条鱼也没捕捉到,这让何杰秋心里压了一块大石头。

何杰秋原来预计是投资2,700万就可以了,结果现在已经过亿了。陪着何杰秋一起创业的股东也纷纷退股,只有一些和何杰秋至交好友还愿意陪着他。

在何洁秋的养殖区,两座水电站大坝和两岸高山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图8

这个环境让鱼儿无法游出养殖区,即便有奇怪的水怪把鱼苗吞食掉,6000万尾鱼也会剩下一条吗?

但三年来没有捕上来一条鱼,不仅是股东,连公司的员工也走的走,散的散,没人愿意跟着何洁秋干了。

经过这几年没有捕到一条鱼的打击,换做普通人早已放弃,但是何杰秋偏偏不信邪。

他说:“墙已经撞了。你回头其实我觉得回头选择还不如撞了南墙继续往前走,把南墙撞倒了”。

这时候或许是上天看到了何杰秋的恒心,事情出现了转机。

他依靠朋友的推荐认识了来自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师余建波,他给出了自己的捕捞方案。

但是他也提出要求,他需要8个月的时间研究水体结构和研制网剧。这期间何杰秋不但不能过问,还要提供六七百万元的资金支持,奇怪的是何杰秋竟全部答应了。

图9

到底是怎样的捕捞方案,让何洁秋愿意冒险去相信一个陌生人?三年时间面向全国找了10多家捕捞队都没有成功,一个大学老师真能把鱼捕起来吗?

原来何杰秋始终捞不出鱼的原因就是因为水库的水太深,而网具又不能下潜到水很深的地方。

鲢鱅作为聪明的鱼类自然会对网具进行躲避,会不断的下潜然后逃掉,因此一条鱼也逮不到。想要逮到鱼那就要把鱼驱赶到水浅的地方,让鱼儿无处可逃。

在摸清了澜沧江的水体状况之后,余建波自制了宽1500米,深90米的渔网,横向拦断小湾库区。

又布置15道网裂与张网网口连接,先是把鱼赶到浅水区,然后用一张宽近千米,深近百米的大网在整个湖面拦截,然后又使用“刺,张”的方法将鱼牢牢捕在网中。

这时再让捕鱼队出动,捕到鲢鱅就毫不费力了。

图10

就是用这样的捕捞方法,在2013年3月15日终于出鱼了,何杰秋多年的心血终于有了结果。

有了方法和工具,捕捉鲢鱅那就是非常轻松地事情了,最近这几个月何杰秋共捕捞鱼480吨左右,何杰秋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大丰收。

鱼终于捕上来了,可是鱼的销路又让何杰秋犯了难,不过此时,正巧有一个叫何元树的云南腾冲人找来要买50吨鱼。

他从朋友那里听说何杰秋这里的鱼品质好,肉质嫩,是野生鱼的典范,于是他想开一个野生鱼的餐馆。

在何杰秋眼里,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销路,于是两人很快就签订了合作,这一次的合作让何杰秋的名声大噪,都知道他的鱼品质好,于是源源不断的客户想要购买他家的鱼。

于是乎他的鲢鳙养殖规模不断扩大,鱼群的生长速度和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图11

何杰秋的产品备受市场青睐,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年收入逐渐攀升。

在第一年就狂挣3000万,之后的第4年销售额直接破亿元,他的养殖事业蒸蒸日上,成为当地水产养殖业的佼佼者。

小结

想要做成一件事情便不容易,何杰秋正是坚持对鱼类的热爱和关注,不断坚持学习和探索新的养殖技术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他们也坚持研究市场需求和趋势,以适应市场变化并寻求商机。耐心面对养殖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不放弃追求养殖业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养鱼人的坚持是他们对养殖事业的执着和责任心的体现。

声明:去钓鱼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观山悦农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udiaoyu.com/b/4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