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钩子线如何接上主线(关于挡口这个事)

在配置台钓线组时,因为要分主子线,所以最早的指导配套思路是子线线号为主线线号的一半,这样能有效护竿、护主线;护竿大家都能理解,护线是个 什么意思呢?主线从竿稍起,八字环终止,一副大线,加漂带铅组,便宜点十几元,贵一点,一套线组可能比鱼竿会贵点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所以护线主要指的的是保护主线线组。

在搭配线组时,很多新钓友会被两个问题困扰,一个是线组拉力值,一个是线组灵敏度;这有什么好纠结的呢?线组拉力值,说直白点就是线组能钓多大的鱼,线号大,自然能钓大鱼,线号小,自然钓不了大鱼;但是野钓时,也没办法说我只钓小鱼或者只钓大鱼,然后在网上参考一下文章,会有很多自媒体文章说线号大了,容易挡口,这就混乱了。

什么是挡口呢?说实话这个词虽然出自钓鱼圈子里,但是谁最早提出来已经不知道了,这个词的意思是鱼在进食时,因为外部原因,饵团太大,不能及时的把钩饵吸进鱼唇,钩饵被挡在了鱼唇的外面。后来不知道哪位竞技赛大师提出这么一个观念,子线不能太粗,太粗会把鱼嘴挡住,导致吸食不顺畅,后来这个观点被到处滥用,黑坑也用,野钓也用,导致现在一说挡口,就直接是因为子线的原因,这就让很多新钓友觉得纠结,甚至不少老钓友也会有这样的想法。

为什么说竞技钓选手可以说线挡口而黑坑、野钓是没有什么必要说子线挡口呢?竞技比赛中,对于提升成绩的每一种思考,在相对粗糙的黑坑和野钓看来,都是很可笑的事情;在竞技赛打钓尾赛时,用的都是比奶鲫大不了的多少的鲫鱼,就算这样,也都不是生口鲫鱼,几乎每条赛鲫都被垂钓过3~5次甚至更多,可以说竞技赛用的鲫鱼,几乎每条都是滑口鲫,所以主子线搭配就非常有意义,毕竟每场比赛,可能就那么1~3尾的区别,就决定了名词,所以怎么慎重都是不过分的,

但是在黑坑和野钓上,所谓的子线挡口就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鱼的吸食拖拽力度绝对不是子线能挡住的

大多数的野钓,经常遇到的小鱼闹窝就是明证,不过手指长短的杂鱼,能拖动钓鲤草的钓组四处乱窜,而且抓口还很不好抓。不管是3.5的子线还是0.8的子线,只要被小鱼盯上了,一样能拖着乱跑;那小杂鱼的鱼唇自然不会和蛇一样,能180度张开,那就说明,只要鱼有吸食的动作,鱼线粗一些,细一些,其实是挡不住的鱼的吸食力度的,子线挡口这个说法,自然不存在。

二、从子线线径来分析,子线也不可能挡住鱼口,因为人的肉眼都分不清,鱼更不可能分得清

在自然界的生物群中,据说视力最好的是飞鸟,如老鹰、白头翁等飞禽;其次是快速奔跑,动态视力非常厉害的哺乳动物,如猎豹、羚羊;再接下来是灵长类动物,比如人、猩猩、猴子之类,视力最差的是深海动物,再次的是浅海生物,接着就是淡水鱼类,为什么?因为光线在空气中传播快,在水中因为有水这个介质,传播是很慢的,久而久之,鱼在水底的视力是很差的。

那么问题来了,人的视力明显好过鱼的视力,但是肉眼都很难分辨相近的三个线号,比如0.4号、0.6号、0.8号线,鱼是通过什么途径来分辨的呢?0.4的线细,比较好吸食,0.8的线太粗不好吃,算了,走吧;这种观点是不现实的,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么。

三、导致鱼挡口现象的唯一原因,只能是饵团太大或者太硬

刚才我们说了,最早说挡口这个词,是个形容词,说的就是因为钩饵太大或者太硬,鱼吸食到嘴唇,发现进不了嘴唇,又或者太硬,吸进嘴唇后的异物感太强烈,直接吐出来了,但是这两个原因都会导致漂组的大顿口,但是提竿总是抓不到口所以挡口最早是形容词;后来竞技钓大师,认为鱼线过粗(相对于竞技赛鲫鱼而言),鱼口有伤,鱼都是滑口,过粗的子线会导致鱼在低头进食的时候,因为钩饵进嘴后,粗子线给鱼的异物感强烈,会导致鱼提前吐饵,并因此提出一个动态形容词,叫涮饵。到此,咱们就明白了,挡口这个词的由来了,和子线挡鱼口,关系真的不大。

四、过粗、过硬的子线,最大的问题会导致漂组灵敏度有差异

既然子线粗一点、硬一点不会挡口,但是为什么老钓友们还是喜欢用较细、较软的子线线组呢?是因为漂组灵敏度的问题;漂组的灵钝与否,子线在水底的弯曲程度基本上就可以说明;当双钩子线紧绷,水线也是紧绷的,那么鱼在水底游曳经过都会导致浮漂有动静,这就是极灵了,子线越软、线号越细,讯号传导的就越快;反之,子线都已经弯曲了,子线还比较硬、线号还大,那鱼吸食钩饵后,讯号传导会慢些;但是这也不可能慢到1~2秒的误差,更多的是一个心理上的感觉。

毕竟,现在的钓鱼人都不差那几个钱,不像以前,网购不发达,渔具店购买渔具是主流,所以线涨号,硬一点,没有对比,所以没感觉,现在渔具的购买渠道比较多,对比的也多,所以鱼线涨号、硬一些,立马就对比的很明显,其实仔细对比前几年,会发现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只是说,相对而言,可能前几年钓鱼用的鱼线涨号大一些,硬一些罢了。

最后要单独提一下冬钓,虽说鱼线过粗会挡口,这个是伪命题,但是在整个冬季,因为鱼唇根本就张不开,所以细线的适口性更好,过粗的子线则适口性差一些,但是冬钓使用细线,主要是考虑到浮漂灵敏度的问题,因为冬季静电大,鱼线表面张力更突出,较粗的子线,因为鱼线表面张力原因,会导致浮漂的漂讯不精准,加上冬钓漂吃铅都极小,所以用细线、软线,漂讯传导会快,误差也会小很多。

声明:去钓鱼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愚者论渔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udiaoyu.com/b/43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