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鱼的诗武昌鱼的诗句(毛泽东这首)

文/小帅

上一期我们向大家研读了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这一期我们再来欣赏他的《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和水是非常有缘的,而提起他和武汉的缘分,更适合武汉长江大桥脱不开关系,而我们更为熟悉毛泽东的一句词,“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有步骤的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的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展开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而武汉长江大桥于1950年开始设计,1953年二月份毛泽东登上黄鹤楼视察正在设计当中的大桥。在武汉期间三次畅游了长江,一次是6月1日从蛇山一带下水游到了汉口,第二次是6月3日从鹦鹉洲下水到了武昌八大家附近。第三次是6月4号从汉阳下水游到武昌。


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是非常热爱游泳的她把游泳当成了一项游戏,和自己酷爱的运动。而从唐宋以来以游泳为题的词和诗还从来没有过。毛泽东这一首词取材非常独特,而且用词也比较新颖。


那我们就来看看,满怀着激情的毛泽东在游完长江之后,他写下的这一首词究竟蕴含着多大的魅力?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水调歌头》是词牌,相传隋炀帝在开辫子何时曾经制作过《水调歌》,唐朝的时候把它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可是由于演唱的时候常取其中一段或两三段进行单独演唱,就逐渐的演化成为了相对独立的曲调。“水调”就是这种曲子,而“歌头”是指曲子的开头部分,相当于“序曲”。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毛泽东平生最爱的就是吃武昌的鱼,因为鲜嫩滑口,自成一绝,毛泽东亲临武汉,享受了当地特色美食,可以说这次武汉之行本来就让他非常欣喜,也正是只有在如此开心的情况下,才能去放肆的游泳。


纵使是万里的长江,对于我来讲那也是分分钟就可以横渡的事情,毛泽东这种博大的气度与胸怀不只表现他的思想境界上,更直接的可以体现在他的行动和执行上,任何一个游泳健将都不敢在长江当中由十四五里,但是毛泽东可以,并且敢于去挑战和尝试,而对于他自身来讲,这种挑战也只是一种游戏罢了。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生动地表现出了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世界观和征服大自然的伟大革命气魄,毛泽东曾经说:“长江别人都说很大,其实它并不可怕,美帝国主义不是很大吗?我们顶了他一下,也没有啥,所以世界上有些大的东西其实并不可怕。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毛泽东突然看着滚滚的长江,想起了时间流逝之快,进而联想到了《论语》之中的这两句话。建议说明历史不过沧海一粟,瀚海横流,时间紧迫,鼓励人们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去建设我们伟大的国家。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词的下阕就开始塑造了典型的形象,他写了长江大桥,写了龟山,蛇山和巫山,还有神女峰等等,他去创造典型形象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描绘出长江上宏伟的建设图景以及祖国的巨大变化。说明社会主义新中国正在无数个劳动者的手里创造。


作者先从自己游泳时所建立的长江两岸的景色写起,“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帆在风中不断的摇曳,而龟山和蛇山静静地矗立在长江两岸,而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蓬勃的发展。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对武汉长江大桥还有其作用的具体描写,这里运用了一个动词“飞”,不仅展现出了建设大桥时的宏伟气魄,更含蓄的表达了速度之快,进而对伟大的人民进行赞美,也展示了对伟大创造精神的褒扬。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是对宏伟的三峡水库建设规划的描绘,三峡水库建成之后把巫山的云雨都截断了,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不仅能够造福长江人民,南水北调工程也能够造福全中国,更是显示出了中国人民充分的志气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是人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用神女的眼睛来反映中国的巨大变化,惊天地,动鬼神,不但形象,而且极其的富有诗情画意。通过主体的变化,也能够看出那个年代的中国人民,奋发向上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定目标。


这是小帅关于这一首诗的解读,大家有什么想法,我们评论区留言啦……

声明:去钓鱼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文学解读小帅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udiaoyu.com/b/42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