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螺图片(非洲大蜗牛中国泛滥)

文|科普圈

你敢相信世界上还有食物能让中国吃货认怂吗?我国吃货号称“一双筷子吃遍全天下”,没想到却栽在了一种巨大的蜗牛身上,它,就是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原产于非洲东部,目前踪迹遍布亚洲、美洲等地的湿热地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蜗牛之一,也是百大入侵物种之一

现在,我国的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也已经成为了非洲大蜗牛的天下。这种非洲人眼里的超级美味,中国却无人敢吃,它究竟可怕在哪?

蜗牛中的巨无霸

非洲大蜗牛,顾名思义,原产于非洲,体型巨大。成年壳长度一般为7-8厘米,最大的可以超过20厘米,没错,有你的小臂那么长。

它们的体重也相当可观,体重可达32克。

1978年12月,吉尼斯认证的最大陆地蜗牛,是一只巨大的非洲大蜗牛,完全伸展状态下,鼻子到尾巴的长度是39.3厘米重达900克,约为2斤。

仅需4个月,非洲大蜗牛就可以长大为成体,并且成体会继续缓慢生长。它们的寿命在3-5年,最长寿的能活10年。

非洲大蜗牛又被称为褐云玛瑙螺、菜螺、花螺,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最大的蜗牛。它的壳是纺锤形,表面呈白或黄色,分布着纵向条纹或者云状纹。

跟田螺等螺类相对比,非洲大蜗牛没有盖住螺壳的小片片(厣yǎn)。在冬眠或气候干燥时,为了封闭壳口,它们会分泌出白色的粘液。

入侵全球

除澳大利亚、新西兰、所罗门群岛等一些岛屿以外的广大地区,都被非洲大蜗牛攻占了。

本来,这种蜗牛行动缓慢,依靠自然力量无法造成如此大规模的物种入侵,是人类为了将其用作食物、宠物、动物饲料等传播的。

非洲大蜗牛是人为传播造成广泛分布最典型的事例之一,它的泛滥,给当地人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

1936年,非洲大蜗牛引进夏威夷,用于教育和宠物用途,没想到它们开始攻城略地,很快就泛滥成灾了。

为了控制它们,夏威夷人想出了一个“破招”:引进肉食性的玫瑰蜗牛。

没想到,玫瑰蜗牛更喜欢当地的本土蜗牛,不到10年时间,就把很多树蜗牛给吃到灭绝了。

这一波引进,不但没能控制非洲大蜗牛的数量,还让玫瑰蜗牛成为了世界百大入侵物种之一。

玫瑰蜗牛

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各地相继引进非洲大蜗牛,主要是当作食材或者宠物,但因为养殖者管理不当,一些非洲大蜗牛逃逸到野外,形成野生种群。

这种蜗牛能吃又能生,吃起东西来一点也不含糊,田里的、树上的,一律吞吃入腹,而且食量很大。

它们一年能生五六窝卵理想状态一次产卵可达500枚,最差也有50枚。当幼体孵化出来,又将会对当地生态造成新一波的冲击。

非洲大蜗牛有多可怕?

非洲大蜗牛的入侵,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让人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生态系统和经济损失

之所以有人将非洲大蜗牛视为宠物,是因为它们的壳上有玛瑙一样的花纹,身上还有两对能伸缩的棒状触角,显得有些可爱。

但它们“失宠”后,一些饲主随意丢弃,导致它们传播和泛滥。非洲大蜗牛素有“田园杀手”之称,一般以绿植和真菌为食,主要危害农作物、经济作物、园林植物等500多种植物

包括木薯、面包果、椰子苗等在内的作物,都少不得要成为非洲大蜗牛的盘中餐。因此,农林业和生态系统会遭受损害,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是巨大的。

195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估计,如果非洲大蜗牛得不到控制,那么它们每年带来的经济损失将会达到1100万美元

·携带寄生虫,传播疾病

首先要说明的是,非洲大蜗牛的确是可以吃的。非洲人将其视作美味,一年能吃掉1500万公斤;包括我国在内的国家引进时,也是抱着用于烹饪的初衷。

很多饭店所谓的“法式蜗牛”,其实是用非洲大蜗牛代替制作的,肉多、味美。在二战时期,美军还曾将它作为储备粮。

为何我国吃货不敢对它下手?专家提醒,非人工养殖的非洲大蜗牛是有害生物,不仅危害各种植物,还是许多寄生虫、病原菌的中间宿主。

1985年,我国台湾知名企业家亲自饲养非洲大蜗牛,并效仿生鱼片吃法生吃,结果全家出现身体不适,送医后有5人死亡。

这种蜗牛可以传播结核病、脑膜炎、肝吸虫病等疾病,危害人畜健康,所以不能轻易食用,也不要随意触碰。

除了带来经济损失和传播疾病之外,非洲大蜗牛分泌的黏液还会污染环境,对观赏性植物造成的影响尤为明显。

要治理,更要预防

幸运的是,一些地区生活着非洲大蜗牛的天敌,比如广西,这样我们就可以采用天敌+农药的方式控制它们的泛滥。

当然,比起治理,更重要的是最开始做好预防。应该对民众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不随意饲养、养殖、放生外来生物,以免其扩散到野外泛滥成灾。

————————————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去钓鱼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科普圈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udiaoyu.com/b/42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