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汤组成(中医怎治痛风)

北大医学女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823期

今天科普,我们继续来说痛风的中医治疗方法。

西医说痛风,中医说是痹症,内经里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而寒气胜者就是痛痹,风气盛者为行痹,湿气胜者为着痹,热邪盛者为热痹等。

痛痹,又叫寒痹,清代名医尤怡在其中医著作《金匮翼》中认为:

痛痹者,寒气偏胜,阳气少、阴气多也。夫宜通而塞则为痛,痹之有痛,以寒气入经而稽迟,注而不行也。

当然,也有人认为痛痹,就是痛风的,比如明代医家虞抟在《医学正传》中认为:

夫古之所谓痛痹者,即今之痛风也。诸方书又谓之白虎历节风,以其走痛于四肢骨节,如虎咬之状,而以其名之耳。

但我们今天的中医,一般都认为痛痹,指的就是寒痹,也就是寒湿为主的痛痹,其致病机制就是风寒湿邪合而成痹,寒湿随气血流注于关节,痹阻气血。

这种寒湿型痛风,常见的主要症状就是关节肿痛,痛是那种绞痛酸胀的感觉,疼痛剧烈难忍,遇寒凉加重,得热则舒的那种关节疼痛,关节功能受限屈伸不利。面色咣白清冷,舌质淡胖苔薄白,脉弦紧。常伴有形寒肢冷,身体困重,疲倦乏力,脘腹胀闷。

治寒湿痛风,千年经方乌头汤,散寒通络、祛风除湿、痛止不复发是关键

针对寒湿型痛风的病邪特点寒湿二邪,中医治疗原则就是散寒通络、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常用的经典方剂就有乌头汤。

乌头汤出自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明确指出:

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乌头汤方: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甘草三两(炙),川乌五枚(㕮咀,音:huaju,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头)。

从这条经书论述中不难看出,说的就是寒湿历节(痛风)的治疗方法——寒湿痹阻,气血瘀滞,导致关节剧烈疼痛,屈伸不利。

而乌头汤呢,则具有温经散寒、除湿宣痹的功效,方子里乌头大辛大热,祛寒止痛,可以逼寒湿二邪外出。

麻黄,通阳行痹,散寒除湿,可以帮助乌头散发寒湿之邪,给邪气以出路。

白芍,味凉苦微寒,养血又敛阴,还温阳祛湿止痛,配合甘草缓急止痛。

黄芪,为中药补药之长,益气固表;白蜜甘缓,可解除乌头之毒性。

诸药合用,专门散寒祛湿,内含缓急止痛的芍药甘草汤,和痹症寒湿入络的药证合一,所以正解寒湿痛风诸症。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患者中年男性,辨证为寒燥夹湿证痛风,痛风关节已经屈伸不利四年多。

而他的痛风就是四年前出海打鱼期间感觉关节不适,近两个月感觉加重,遇热则舒,得寒则重。

来到诊室时,面色萎黄,自己说食欲很差,口干喜欢喝热饮,舌质淡苔薄白。

给与的治疗方法就是乌头汤加减——

乌头、,阿黄、白芍、炙甘草、黄芪、羌活、白芷、杜仲。

果然,服用一段时间后,关节红肿消失,但压痛和屈伸不利还在,乌头汤加减治疗十余天后,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这个患者是冬天出海后发作,显然是受寒受潮湿引起的关节疼痛,得温则减,苔薄白,脉弦紧,这都是寒邪侵袭后的症状,符合寒邪致痛的特点。

面色萎黄,和脾肾阳亏,容易伤及阳气,所以形寒肢冷,饮食差,面额微黄,是脾肾阳亏,温煦身体能力不足,运化不及引起的。

口干喜喝热水,是寒邪伤及阳气后水液运化不及,导致津液不能上行在口,所以口渴喜欢喝热饮,喜喝热饮是寒燥的表现。

综上所述,患者为寒燥夹湿痛风,所以用乌头汤加减调理,方证合一,病证合一,所以效果很好。

上面的案例,都是一人一方,所以我们把方中的具体克重隐去,就是避免有人对号入座。中医对于不不同体质的人用药都是不同,讲究一人一方,即使同样是寒湿型痛风,也要具体分析。


如果你有尿酸高、痛风,以及口腔黏膜疾病、妇科难题,欢迎一起多聊聊多沟通,帮助梳理方案,远离痛风烦恼。#好医生为健康护航##守护健康呼吸##哆咖医生超能团#。


本文参考文献(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2022年第4期《国际中医中药杂志》王晨彤文章《龙江医派以乌头汤辨治痹症经验》。

声明:去钓鱼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北大医学博士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udiaoyu.com/b/37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