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个死亡的人(勃列日涅夫突然死亡的内幕)

死于非命的国家领导人不在少数,今天我们要讲的主人公,也曾被世人认为因“他杀”离世。

此人正是那位世界上获得最多勋章的勃列日涅夫。

虽然勃列日涅夫的死因在早期成谜,但最终还是被认定为因心脏病离世。

揭开勃列日涅夫死亡真相的,就是当初发现他在卧室内去世了的警卫员之一,这位警卫员的名字叫梅德韦杰夫。

回顾勃列日涅夫的一生,“经济停滞”、“短暂的盛世”都是他给苏联带来的影响,“昏君”、“贪得无厌”与“最受人欢迎”,也都是后人对这位领导人的评价。

如此矛盾的人生与疑云重重的死因,都在燃烧着人们对这位苏联领导人的好奇心。

接下来,就让我们回到苏联解体前,回到勃列日涅夫还活在人世时的日子,揭示他死亡的真实原因。

死亡倒计时

时间来到1974年,这一年距离勃列日涅夫去世还有八年,但此时勃列日涅夫的身体状况俨然是每况愈下。

从1964年赶走赫鲁晓夫,登台后,勃列日涅夫已经主宰苏联政权整整十年了。

前十年虽然也算不上政绩卓越,但至少他的身体还算得上健康,但从执政的第十年开始,他的生命开始了倒计时,中风、心脏病、白血病等多种疾病都找上了他。

1974年,还未过68岁生日的勃列日涅夫,乘坐专车前往苏联的东部城市海参崴会见美国总统福特,这不去不要紧,一去直接让勃列日涅夫在颠簸的途中患上了中风。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与死亡率都极高,可以说,如果勃列日涅夫不是国家元首,没有这么多专门的医护人员照顾他的话,以当时的医疗条件,他大概率应该不会在患上中风的八年后才去世。

此后,勃列日涅夫的中风症状开始反反复复的出现,即便苏联第四医疗局局长卡佐卡与诸多医疗专家一起坐镇治疗,也无法减轻勃列日涅夫的病痛。

即便是会见他国领导人和为各政府部门部长任职时,勃列日涅夫也无法保持绝对的清醒。

在任命克留奇科夫时,勃列日涅夫甚至无法完整的说出一段话来,即便强撑着站起来也会在不久后再次栽倒在沙发上。

看到这里很多人就要开始好奇了,为什么苏联中央明知道勃列日涅夫年老体弱,为什么还要继续让他担任国家领导人一职?

这就不得不说勃列日涅夫在位时,苏联政府内部的另一种盛行的风气了,这种风气就是贪污腐败。

勃列日涅夫在任期间,苏联政府的贪污腐败现象带到了顶峰,勃列日涅夫以身作则贪污腐败,他的手下们,自然也是对贪污贿赂信手拈来。

勃列日涅夫一旦下台,藏在他身后环环相扣的贪官们自然也无处可逃,所以,苏联政府当局没有多少人希望勃列日涅夫退位。

时间从1974年来到1980年,在这几年里,勃列日涅夫的中风症状不仅没得到缓解,还不幸的上了白血病、颌骨癌、肺气肿及循环系统疾病等病,导致他最终死亡的心脏病也是在这段时间里患上的。

此时距离勃列日涅夫去世,也已经仅仅只剩下短短两年了。

这一年的夏季,身为国家领导人的勃列日涅夫,来到哈萨克斯坦进行例行访问。

74岁的年纪已经算得上是古稀之年,但是勃列日涅夫的身体状况要比70多岁的老年人们更差,因为这时的他走路都需要靠别人搀扶才能进行。

在宴会上,勃列日涅夫留下了一个大笑话。

原来,此时的他已经不仅仅是身体行动不便了,他已经有了大脑不清醒的症状。

只见哈萨克斯坦的领导人正向勃列日涅夫举杯问好,可就在这个时候,本应该对其做出回应的勃列日涅夫居然跑了。

勃列日涅夫不仅跑回了自己的专车上,还命令司机开走了这辆车。

为他准备了数日的宴会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而宴会的主人公勃列日涅夫却跑了,只留下哈萨克斯坦的一众领导人面面相觑,还有勃列日涅夫的随从们向大家赔礼道歉。

事后,勃列日涅夫表示,自己在放下酒杯时已经忘记了自己是谁,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了,他只记得送他来的汽车在那个方向,为了逃离宴会现场令他局促的氛围,大脑已经失去理智的勃列日涅夫转头径直走向了汽车里。

死亡加速

时间再来到1982年,此时距离勃列日涅夫去世已经仅仅只剩下几个月的时间了。

这一年发生了许多足以夺走勃列日涅夫性命的事情。

第一件大事是勃列日涅夫在出席一场活动时,被突然坍塌的看台砸伤了。虽然有警卫员的保护,勃列日涅夫身体上受到的损害并不算严重,但是这场看台坍塌的事故,还是让他受到了不小的惊吓。

对于病人来说,一切情绪的改变都有可能再次加重那个病情,很显然,这次坍塌事件很直接的加重了勃列日涅夫的病情。

第二件大事是勃列日涅夫在十月革命阅兵礼上经历了长时间的冷风吹。

身为国家领袖,勃列日涅夫即便是身体再不适也得来参加十月革命阅兵礼,但苏联也就是如今的俄罗斯的冬季有多么寒冷,就不需要我们多说了。

在这样寒冷的户外站上一段时间,就算是身体健康的老年人都一定能坚持下来,更别说身患多种疾病的勃列日涅夫了。

不过,勃列日涅夫并没有以身体不适为理由提前离场,相反,他坚持了很久才离开了阅兵礼,在阅兵礼期间,他还多次在寒风中向苏联人民挥手示意。

或许是十月革命阅兵礼的气氛太过于火热,勃列日涅夫一时间也忘记了身体上的疼痛。

这两件事对于正常人来说并不会带来多少危险,但这两件事中的任何一件都会间接导致本就虚弱的勃列日涅夫丧命。

中国话常说,人死前是有回光返照现象的,这句话对于勃列日涅夫也不例外。

勃列日涅夫死前三天,他整个人都进入到了一种极其轻盈又轻松的状态里。

在这三天里,他一反常态的正常和下属们吃了一顿饭,在这期间,身体虚弱的他还多次举杯祝福苏联、祝福在座的各位。

在场的人无不为勃列日涅夫的反常感动高兴,他们以为医生们多年来的照顾终于有了好转,但他们不知道,此时距离勃列日涅夫去世只剩下短短三天了。

在勃列日涅夫最后的时光里,他的警卫梅德韦杰夫一直在照顾着他,梅德韦杰夫也是在勃列日涅夫死后揭秘他死亡真相的人。

在最后的时光里,勃列日涅夫非常平静的在克林姆林宫处理了一部分公务,在短暂的休息之后,他还与之后被误认为杀人凶手的安德罗波夫进行了一会谈话。

在进行完这些事情后,勃列日涅夫还安静的吃了晚饭,虽然在晚饭后他表示自己有些许的不适,但他没有让自己的警卫员去寻找医生。

虽然梅德韦杰夫并不知道勃列日涅夫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看着他脚步平稳的走到了卧室,再结合他这几天的身体情况,梅德韦杰夫并没有多做阻拦。

梅德韦杰夫的解释

首先发现勃列日涅夫尸体的人,是他的警卫员梅德韦杰夫和索巴强科夫。

根据后来赶到的苏联卫生部部长恰佐夫推断,虽然他是在接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的,但从他赶到的时间倒推计算,勃列日涅夫应该死亡了三四个小时左右了。

勃列日涅夫的警卫员们,并非是因为偷懒,才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勃列日涅夫去世了的。

上文也说到过,勃列日涅夫在去世前的确表现出了异常,在吃完晚饭后,他曾明确的表示自己的嗓子不舒服,但当梅德韦杰夫询问他是否需要医生前来提供帮助时,勃列日涅夫一口回绝了警卫员的建议。

相安无事的一晚过后,梅德韦杰夫与交班的警卫员索巴强科夫,一同来到勃列日涅夫的房间里叫他起床。

一开始,两人并没有发现勃列日涅夫有何不同,但在两人打开窗帘并多次呼唤勃列日涅夫,仍然没有得到勃列日涅夫回应时,两人都慌乱了起来,一个不祥的预感涌上了两人的心头。

在对勃列日涅夫的呼吸和心跳做了简单的检查后,两人确认了心中的猜想。

紧接着,两人迅速通知了警卫长,并由警卫长将这一消息通知到了苏联的各级政要人物。

在这些匆忙感到现场的人中,有一个人非常可疑,这个人就是安德罗波夫,此人也是文章开头中提到的,那个疑似迫害勃列日涅夫的凶手。

为什么会有人怀疑他呢?因为安德罗波夫这人有很大的杀人动机。

首先,作为实权仅次于勃列日涅夫的政府核心人物,安德罗波夫既是众望所归的接班人,也是名正言顺的接班人。

但勃列日涅夫实在不是个按常理出牌的人,他混乱的人生,不仅在生前给他的身边人惹尽了麻烦,就算是死后也不安生。

原来,勃列日涅夫并没有如大家所愿将自己的权力移交给勃列日涅夫,他选择的接班人是谢尔比茨基。

勃列日涅夫的警卫长透露说,勃列日涅夫心意已决,但奈何他的离职报告,以及他选定好的接班人,还没有公之于众就骤然离世了。

结合以上原因,很难不让人联想到一些动机很明显的谋杀事件。

很多人猜测,因为安德罗波夫事先知道了勃列日涅夫不会选择他做接班人,为了能得到苏联领导人的职位,安德罗波夫只好对勃列日涅夫痛下狠手了。

当然,如上的猜测仅仅只是猜测,让人们觉得安德罗波夫嫌疑巨大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原来,当时安德罗波夫见到勃列日涅夫时的表情非常不正常。

其他政要人物看到勃列日涅夫的表情大多是悲伤的,即使大家并没有多么喜欢,这位热衷让属下们用亲吻来表示友好的领导人,但在他的死亡现场,大家还是表现出了悲伤的神情。

在这些人之中,安德罗波夫的表情十分不对劲。

根据在场的人描述,安德罗波夫的脸色非常苍白,就好像就被一股无名的恐惧围绕了起来一样,只见他眉头紧皱,双手紧握,彷佛将周围的一切声响都阻隔开了。

正是因为安德罗波夫举止反常,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是他暗杀了勃列日涅夫,但是,这些都只是猜测而已,谁也拿不出十足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最后,还是勃列日涅夫生前的警卫员出面,才遏制住了勃列日涅夫被谋杀去世这一传闻的传播。

勃列日涅夫生前的警卫员梅德韦杰夫,将勃列日涅夫生前的状态以及所患的疾病,一五一十的诉说给了大众,直到这时大家才突然想起来,勃列日涅夫死前就已经是病入膏肓了。

所以,安德罗波夫当时的怪异举动并不是畏罪害怕,而是因为猜想到了在场的人都会把自己当做凶手,所以才出了一身冷汗。

勃列日涅夫死后,安德罗波夫顺利登上了苏联领导人的位置。

虽然勃列日涅夫向苏共中央推荐的人不是安德罗波夫,但不代表安德罗波夫并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人。

故事的最后,勃列日涅夫并没有如愿看到自己心目中的领导人上位,但在阴差阳错中,苏联人们也因此见识到了安德罗波夫执政时的风采。

安德罗波夫任职期间,为提高苏联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当时的国际社会中,有很多人猜想,只要安德罗波夫能一直维持刚升任时的干劲,苏联一定会重现往日的大国光辉。

但是遗憾的是,安德罗波夫只做了一年零三个月的苏联领导人,在他之后,苏联如一轮红日缓缓下坠,在经历了最后两位领导人的折腾之后,最终迎来了解体的结局。

声明:去钓鱼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若枫云史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udiaoyu.com/b/3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