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个死亡的人(两弹元勋王淦昌)

“科学不分国界,但科学家却有国籍。”人类从原始社会经过数千年的历史迈入现代社会,物质生活的富足滋长了精神层面的渴求,人们从单纯地计较肉眼所见的生活逐渐迈向星辰大海的征途。

科学便像是掩藏在肉眼层面之下拥有着最缤纷色彩的艺术,每一步在科学大海中的行进都意味着全人类的巨大成就,但这成就却并非是全人类共享的。

自西方社会率先通过工业革命进入现代化的社会之后,科学技术便成为了强国所独享之物,打开技术大门的钥匙被他们牢牢把握在手心中。

虽然中华民族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冲破了这百年来的黑暗,建立了新中国,但那些高高在上的发达国家却依旧凭借着极为先进的武器军械对神州大地虎视眈眈。

“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想要摆脱这犹如鱼肉般任人宰割的局面,我们就必须拥有能够与列强抗衡的武器装备。

但牢牢拿捏着技术钥匙的那些国家又岂会将这一命脉拱手相让,我国在建造原子弹、导弹以及人造卫星的初期几乎是在一张空白的纸上作画,一切都只能依靠自己。就在这样一穷二白的局面下,在一群爱国科学家呕心沥血之下,“两弹一星”的计划才得以一一实现。

这些科学家们被国家授予了“两弹一星”元勋的荣誉,其中就包括了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人,王淦昌。

走上物理之路

1907年,王淦昌出生于江苏常熟县枫塘湾。在童年时,王淦昌便先后失去了自己父亲和母亲,只能与外婆一起生活,但这样的苦难没有击垮他的心智,王淦昌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成绩都一直保持名列前茅,在学生方面他极为刻苦,没有丝毫松懈。

经受过痛苦磨炼的心反而更容易专注平静,在王淦昌的埋头苦学下,他终于在1925年8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革命反抗的烈火好似在这动荡的空气中无形地燃烧着,王淦昌牢记老师所说的话“只有科学才能救国”,更加坚定地投入到了物理学之中。

1929年,王淦昌顺利毕业并留在大学中当助教,他依旧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他相信科学将会是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祖国最重要的方面,并在一年后考取了公费留学德国的名额,成为了柏林大学的学生。

孤身一人前往异国他乡,是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救国的急迫令他无所畏惧。在柏林大学中,王淦昌的导师为迈特纳,当时著名的核物理学家。

拥有着如此优秀的导师,再加上王淦昌刻苦努力地钻研学习,王淦昌提出了发现中子的设想,并于1932年在导师指导下发表了《关于RaE连续β射线谱的上限》的论文,并于同年12月完成了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除此之外,王淦昌为了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物理学钻研的层面上更深入,他拜访了许多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的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用极为谦虚的姿态向他们请教。

钻研科学就像是孤身前往一片不知终点的海域,每往前多行一步,便觉视野更宽广了一分,而王淦昌正是那奋力向前行进的人之一。

为爱回国

随着学习和研究的深入,王淦昌获得了不少科学家的认可和赞赏,德国物理学界更是认为他天赋和才能都相当出色,并提出了极为优越的条件想要将他留下来。

但在王淦昌的内心深处,无论他身处异国他乡多久,内心那一句铿锵有力地“用科学救国”依旧好像一座警钟般时时回响,让他牢记曾经留学海外的初心是为了挽救国家。

那时候中国国内又有何环境令他能够得到研究资源和环境呢?他的许多朋友都以此劝告他,让他留在德国。“正如巴斯德所说,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我是中国人,我的国家正处于灾难之中,她需要我。”

面对朋友的劝告,王淦昌却毫不动摇,他知道自己的根在哪,知道自己的灵魂始终渴望着祖国的土地,因此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王淦昌拒绝了所有抛来的橄榄枝,于1934年4月毅然回到了动乱的祖国。

苦心钻研

回到国内之后,因为战火在神州大地上熊熊燃烧着,因此王淦昌的物理研究没有合适的环境,于是他便开始在大学里教授物理,将物理研究的火种播撒给自己的学生们,给新一代的中国人。甚至连曾经因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卓越成就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李政道也曾经是王淦昌的学生。

1949年,自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对于原子弹与导弹的研制便提上了日程。1956年,中国正式启动了核武器制造的计划,只为能够打破美国在核技术的垄断,正面对抗美国的核威慑。

因此,被调任到一片黄沙漫漫的罗布泊的科学家们,开始了一段艰苦却无人知晓的伟大道路,而王淦昌正是这群科学家中的一员。

因为核武器是国家最高机密,所有参加该计划的人员都必须对自己的行踪保密,甚至连最亲近的爱人亲人也无法告知。王淦昌与其他科学家们便好似是消散在了所有的视野里,用自己所经历的独孤与黑暗,换取那炙热且充满破坏力的光芒。

整整17年的岁月匆匆流逝,王淦昌以“王京”这个独孤的科学家身份在黄沙漫天的高原上进行着核武器的研究,思念的妻儿唯有在梦中与他短暂的相见。

1960年,苏联撤出了自己国家所在的科研人员,这令中国在核武器研究上更增添了几分困难,但没有科学家选择放弃,他们誓要研制出中国自己的核弹。

1964年,短短四年过去了,一颗蘑菇云在罗布泊的黄沙地上炸开,那轰鸣声响彻了整个中国,也震撼了整个世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意外被撞

万事开头难,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之后不久,第一枚氢弹也成功爆炸,“两弹一星”的目标就在这艰苦卓绝之中完美地实现了。

但王淦昌在中国物理学上的成就却没有在此止步,就在原子弹爆炸的1964年王淦昌提出了激光驱动核聚变的提议,中国激光核聚变研究便由此打开了大门。1978年,王淦昌被调任至核工业部,并成为原子能研究所所长,继续为国内的核物理学深入钻研着。

在投入了几乎一生的时间用于核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之后,到了老年王淦昌也终于得以退休,能够拥有空闲舒适的时光来过自己的生活。

但就在某一天的早上,王淦昌照例散步锻炼,却不想被一个骑自行车的年轻人所撞倒,这个肇事者慌乱之中竟选择直接逃逸,消失在人群之中,直到今日也没有伏法。

被自行车撞倒的王淦昌老先生因为年迈,被撞得左腿骨折,之后就医也只能躺在病床上休养。90岁高龄的他被撞前还依旧身体硬朗,常常遛弯散步,但这一次骨折后身体却迅速衰弱了下来,于1998年在病榻上与世长辞。

一位获得如此成就的科学家逝世令人心痛,而那名不被人所知的肇事者或许也将会接受一生来自灵魂的拷问与责罚。

小结:

“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受,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自己的学识为人民服务。”在面对国外如此优秀的科研环境,王淦昌却选择回到依旧处于落后和战乱的祖国,那是因为他的内心拥有着纯粹且热烈地对祖国的热爱。

每一位在科学道路上前行的科学家都值得我们尊敬,但如王淦昌这样拥有着赤子之心的爱国科学家却值得我们每一代中国人铭记在心,因为他们的精神将会照亮我们今后的道路,照亮光明的未来。

声明:去钓鱼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小小小薛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udiaoyu.com/b/31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