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钓鱼岛最后归谁了(中日韩一谈合作)

2020年6月18日,日本石垣市通过一项名为“登陆钓鱼岛修建渔业活动设施”的议案。

消息一经传出,再次挑动了中日两国领土纠纷的神经。

而就在不久前,我国刚刚在两会上宣布会积极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

还没等话落地,石垣市关于钓鱼岛的这则议案,再一次将中日两国关系推向冰点。

实际上,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只要中日韩三国出现交好、合作的趋势,钓鱼岛这个敏感问题就会不知不觉横亘出现在中日之间

那么,钓鱼岛究竟为何屡屡成为中日韩合作的绊脚石?

这一切的背后,又是谁在搞鬼?

中日韩屡屡因钓鱼岛合作失败

2002年,在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上,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被首次提出。

在三国的设想中,这个由人口超过15亿的超大市场构成的自由贸易区一旦形成,势必会极大加快区域内商品物资、资金的流通,届时三方的整体经济福利都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007年,中日韩联手成立联合研究委员会,正式对这一伟大设想进行了可行性探讨,并开始从着手进行三边投资协定的谈判。

后续几年时间,三国先后举行了数次交流研讨会,就自由贸易区陆续达成了一系列共识。

然而,就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第一轮正式谈判举行的前夕,日本爆出了“收购钓鱼岛”事件。

中国方面予以了强烈抗议,两国关系也很快因此降至建交40年以来的冰点,设想中的三国自由贸易区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其实,关于钓鱼岛的争端由来已久,这一问题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

1884年,一位名叫古贺辰四郎的年轻日本商人,声称自己在茫茫太平洋“发现”了一个小岛屿,也就是后来的钓鱼岛。

实际上,钓鱼岛早在南宋乾道年间就已经成为了我国固有领土,只不过大清朝闭关锁国以来,中国对海外诸岛的控制和管辖逐渐失去了力度。

甲午海战战败后,清政府被迫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钓鱼岛也是在这一时期被日本占据,被划归到冲绳岛管辖。

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理应归还所有中国领土,且《波斯坦公告》中有明确的规定:

日本在战后只能保有本土四大岛屿,其余各岛必须经由中、苏、美、英四国商议才能决定归属。

(波斯坦公告)


然而一心想要扶持日本、打压中国的美国政府,公然违反《波斯坦公告》,在《旧金山合约》中将冲绳岛的主权转交到了日本手中。

1953年,美国将冲绳岛的管辖权扩大到了钓鱼岛,于是当美国人于1971年将冲绳归还日本时,钓鱼岛也被其还到了日本。

毫无疑问,这是赤裸裸的豪取强夺,是美日之间私相授受的结果。

新中国成立后,国内上下一心忙着建设,且当时中日并未建交,钓鱼岛问题一时间被忽略。

1972年中日建交后,我国政府便提出了钓鱼岛的问题。

不过当时中美、中日关系趋于缓和,中共中央出于全局考量,暂时将钓鱼岛纷争搁置,于是就有了后来三十多年中日关系稳定的大局。

(《旧金山合约》签订)


然而,进入21世纪后,钓鱼岛争议屡屡出现在中日邦交的台面上,导致两国关系一度退回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寒冰期。

有意思的是,这一问题出现的契机非常耐人寻味。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东亚一体化战略提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趋近成型,紧接着就爆发了日本“购岛”事件。

前两年我国政府试图推动三国自贸区建设,日本石垣市再次献上闹剧。

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似乎只要中日韩三国有交好、合作的趋势,钓鱼岛这根横亘在中日两国中间的刺就会冒出来。

冥冥之中,好像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背后推动着这一切。

其实,就中日韩三国内部来说,无论是东亚一体化进城还是自贸区的建立,显而易见存在一定的困难。

比如国家之间经济规模、经济结构差异太大,比如截然不同额政治体制和政治取向,再比如非常敏感的历史问题...这些都是有可能导致三方合作失败的原因。

不过,身处同一区域下的中日韩,无论是种族、文化,还是意识形态、生存环境,都存在达成合作的必要条件。

即使是中日之间无法调和的钓鱼岛问题,也可以通过暂时搁置的办法缓解。

所以,深究中日韩合作失败的根源,主要还是外部原因,也就是那只无形的大手。

而只要对中日韩三国关系以及亚太地区的局势有过仔细了解,就能很快追根溯源找到那只手的主人——美国。

事实证明,每次钓鱼岛出现问题,背后都有美国人的影子。

对于一心想要推行全球霸权的美国来说,让钓鱼岛问题出现在中日两国的台面上,可以实现一石三鸟。

回归亚太失败,另寻出路

首先美国计划从政治、经济方面重返亚太的计划宣告搁浅,营造军事矛盾成为了美国入场亚太的唯一契机。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逐渐淡出了美国的外交视野。

在此后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美国人一直忙于北约东扩、掠夺中东资源。

直到奥巴马政府上台,白宫才逐渐意识到长期被美国人忽略的亚太地区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中国的崛起,已经能够在国际舞台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伴随着美国重返亚太的呼声越来越高,白宫不得不将新一轮的对外战略重点转移至该地区。

对于彼时的美国来说,重返亚太主要有三点益处:

首先,亚洲可以帮忙化解美国国内危机。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迎来了大萧条,国内失业率达到15%,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比重达到了17%,难以想象这是发生在超级大国美国身上的事。

在无法通过内调解决经济困境的情况下,美国人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国外。

此时,处于经济高速增长的东亚地区无疑是最合适的施救者。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东亚一方面成为了吸纳美国出口的庞大新兴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大量物美价廉商品的输入,帮助美国缓解了通货膨胀的危机。

就未来经济发展来看,美国仍然需要亚洲市场,提升与亚洲的联系仍是美国摆脱自身危机、应对未来挑战的重要战略。

其次,美国近年来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

过去20年,东亚的战略格局与国家关系开始背离美国推行的传统模式,尤其是中国的持续高速发展、东盟的整合扩大、朝鲜核问题的复杂化,使得美国与东亚、东南亚的盟友关系变得模糊、松散,就连日本也表现出了离美倾向,韩美之间的摩擦也在逐渐增多。

这一切都在向美国传递一个信号:亚洲正在脱离美国的控制。

放任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美国势必会失去在亚太地区的传统领导地位,这对于习惯了呼风唤雨的美国人来说绝对是无法接受的。

因此,美国政府着急重返亚太,试图重新恢复对该地区的掌控,尤其是遏制中国的发展,维持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

但从结果来看,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对中国的针对性策略接连失效。

按照原本战略安排,美国计划在政治、经济、军事三个领域全面回归,联合周边国家向中国全面施压,然而事与愿违。

政治方面,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早已大不如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亚太地区连续两年多的走访并未能建立起理想中的反华统一战线。

在2012年7月的东盟论坛上,希拉里试图将一个讨论经济合作的会议引向对中国的压制,但她明显感觉到美国已经无法统一东盟国家的意志,此次论坛没有得出任何成果。

经济方面,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实力显然不足以让其呼风唤雨,亚洲诸国反倒是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巨大。

于是,美国原本“三管齐下”的重返亚太政策,只剩下军事领域还有突破可能。

在这一点上日本作为美国在亚洲最大的军事同盟国,自然成为了美国军事战略部署的重点。

对美国来说,这也是成本最低、且最有可能遏制中国的办法,它通过煽动钓鱼岛问题,借口中日矛盾升级而师出有名的介入东亚事务,以调停者的姿态为自身谋利,这是美国人惯用的套路。

在中国所有的领土争端当中,钓鱼岛又是那个最敏感的导火索。

所以就有了只要中日韩三国合作,钓鱼岛必然出事的“古怪”逻辑,这也是美国重返亚太、遏制中国发展的一道杀手锏。

进一步控制日本

再者,中日韩合作无疑有利于日本的发展,而日本越来越强大意味着美国对其掌控力会遭到削弱。

所以,美国频频抛出钓鱼岛问题,某种程度上是想要维持对日本的控制。

美国对日本的控制可以追溯到二战结束之后,作为战胜的同盟国一方,美国接手了大量日本海外岛屿,在此之前,被割让到日本的钓鱼岛也被美国所控制。

除了领土方面的占领,最重要的还是政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政治上,日本政府依附于白宫意志,一旦做出任何违逆美国的举动,等待日本政府的就是美国的镇压与报复。

2012年,日本金融大臣松下忠洋极力希望促成《中日货币互换协议》,这一有利于中日两国经济发展的想法自然没有得到美国认可。

没过多久,松下忠洋莫名其妙在家中自杀。

6天后,另一位与其一同推动该协议的日本驻华大使西宫伸一,在家附近突然昏迷不治身亡。

(松下忠洋)


这两桩案件至今没有定论,但明眼人都能察觉到其中的不对劲。

军事上的控制则更为明显。

美国以军事同盟的名义,在日本诸岛部署军事基地,甚至将军营驻扎到日本本土。

这其中当然有其推行全球霸权、对抗中国的原因。

但是从某种程度而言,美国同样也是不放心日本,毕竟当初是日本率先偷袭珍珠港才引起的太平洋战争,美国人可不敢放任日本在自己背后不管。

美国始终对日本存有戒心,平息这种戒心的最好办法就是全方位的控制日本,将其置于自己眼皮子底下。接着,再美其名曰的与日本结成同盟,让其没有任何反抗余地的臣服在自己脚下。

但这种凭借武力和控制换来的同盟是否真的牢不可破,美国人对日本的提防行为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

美日之间的关系要处于一个合适的平衡点,才能迎合美国的利益,但找到这个平衡点并不简单。

近年来,日本过“国家正常化”进程一再被推动,日本发展的种种现实问题,不可避免的与美国国家利益产生了冲突。

而两者之间所谓的共同利益和价值观,并不足以让日本甘愿放弃“正常化”所带来的的利益。

除此之外,美国的对日政策还存在维护和平与引发混乱的矛盾。

美国东亚战略的目标,是保证自身主导权的同时,维持有利于美国的战略稳定。

但这一前提在很多情况下要以牺牲日本的和平环境为代价,正如为了破坏中日韩合作而引出钓鱼岛矛盾。

总而言之,美国与日本同盟合作的外表下,同样存在深刻且不可调和的矛盾。

美国人也十分清楚,日本从各方面来讲都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大国,必然会存在独立追求国家利益的情况,所以美国自始至终就未曾对日本放下过戒心。

而通过钓鱼岛挑起中日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可以借助中国压制日本的实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美国作为日本靠山的角色更加稳固。

毕竟,相较于和中国的关系,日本人肯定还是更倾向于依附于美国之下。

破坏东亚一体化进程

美国介入钓鱼岛问题还有最后一个原因,那就是破坏东亚一体化进程。

东亚一体化指的是在地理位置临近的东亚诸国中间,在共同的利益和互相认同前提下,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基础,通过经济共同体、货币联盟、自由贸易区等形式,形成一种利益交织、紧密连接的关系状态。

进一步而言,它最终的形态可能发展为一个集经济、安全、社会各方面为一体的东亚共同体,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与二战后欧洲各国提出的欧洲共同体类似。

在世界区域一体化潮流汹涌的今天,东亚一体化被理所当然的提了出来。

2009年东亚峰会上,我国正式提出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原则,三国领导人敲定了未来合作大方向“共建东亚共同体”。

可以预见,一旦以中日韩为中心的东亚一体化达成,世界格局必将会迎来再一次洗牌,届时作为世界霸主的美国将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就目前来看,仅中日韩三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24万亿美元,占据全世界总经济的20%,比美国经济总量还要多出1万亿美元。

市场方面,中日韩人口总数接近20亿,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带来的经济市场、劳动力数量都是前所未有的。

更关键的是,中日韩三国之间可以完美实现优势互补,来自中国的市场和劳动力、来自日韩的技术和资本,三方一旦形成紧密合作,势将崛起成为世界经济版图中最突出的一极。

但必须要意识到的是,中日韩三国主导的东亚一体化同样存在很多阻碍,尤其是与欧盟对比。

各国之间缺乏共同认知的文化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意识形态存在天然对立,这些势必会给一体化进程带来更多的成本。

不过,真正导致东亚一体化迟迟没有进展的因素并不是这些,而是领土争端与美国的阻挠。

东亚地区,中日、中韩、日韩之间的领土、领海争端比比皆是,在这个关乎到国家主权的问题上,谁都不想做出任何让步,如此一来矛盾就会不可避免的出现。

当然,最大的阻碍还是来自美国。

要说最不想看到东亚一体化成型的国家,那一定是美国。

单单一个中国的崛起就已经让美国惶惶不可终日,更何况是整个东亚地区的联合。

况且,东亚一体化不光是威胁到了美国的霸主地位,日韩与中国的紧密合作更是相当于毁掉了美国人构建的世界体系,这对于他们来说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当年,欧洲一体化开始之初,美国人并不看好这一选择。而等到美欧货币权利矛盾丛生、且美国无法随心所欲的掌控局势的时候,美国人才意识到小瞧了区域一体化的威力。

有了前车之鉴,美国自然不会放任东亚一体化成型,所以当中日韩三国刚一露出苗头,美国这个不速之客便拍马赶到,横亘在了中日韩之间。

时刻关注着亚太局势的白宫,自然也清楚东亚一体化的最大阻碍,所以他们一上来就直指三国痛处——领土争端。

尤其是中日之间,钓鱼岛问题始终是跨越不了的一道坎,只要以此为题大做文章,中日两国就始终难以做到放下成见、携手共进。

从结果来看,美国人此举确实起到了很不错的效果,钓鱼岛争端让三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出现了裂痕,东亚一体化进程夭折腹中。

有了这层联系,中日韩一合作,钓鱼岛就出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结语

当今世界局势下,区域性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所以中日韩三国屡屡试图放下成见、促成合作。

可惜,因为内外部各种原因,中日韩所期待的自由贸易区也好、东亚一体化也罢,均迟迟未能成型。

未来东亚地区的发展会走向何方?中日韩三国又是否能够冰释前嫌、携手共进?

这些问题我们仍然无法预知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就中国而言我们始终愿意保持对外友好、对外合作,但这一切的前提仍要建立在领土主权不被侵犯的基础上。

编辑:Severn

责编:王

声明:去钓鱼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猫爷的渔场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udiaoyu.com/b/31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