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和鳝鱼的区别(小暑黄鳝赛人参)

之前有陆续和大家说到一些祭祀相关的祭品挑选原则,比如说不能用茄子当祭品,因为农村把茄子叫做“吊死鬼”,寓意不好。

也不能用人自己都不吃的东西当祭品,会被视为不敬。

在祭祀不同对象时,也有一些不同的讲究,重点大家可以看看之前的文章。

而今天要和大家探讨的,也是挑选祭品的一个禁忌,忌讳用不完整食物当祭品,黄鳝更不可以,这又是为何呢?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忌神忌讳打鱗去鳃,什么意思?

所谓“打鱗去鳃”,主要是针对鱼,意思就是要保证祭品是完整的,不能剪头去尾,这个讲究主要是在南方沿海一带比较流行。

农村觉得给鱼刮了鳞,或者剁掉鱼头或鱼尾,都不是全鱼,用这种不完整的食物来祭祀神灵并非全心全意,担心被责备,所以不提倡。

祭祀的祭品需要带皮,比如猪肉、鸡鸭肉之类的,都需要整只带皮。

而鱼也需要带鳞,比如完整的鲤鱼、鲫鱼当祭品都是合适的。

但像鳗鱼和鳝鱼,则不能当祭品,因为这两种鱼没有鳞,会被视为不完整。

尤其是鳝鱼,除了没鳞,在农村的说法也很不好,农村把鳝鱼称为“绝尾巴”!

原因是鳝鱼的尾巴不像其他鱼的尾巴那样完整,反而总给人一种是断掉一截的感觉。

所以人们才叫它“绝尾巴”,意思是“绝后”。

农村讲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故而觉得绝后是非常不该的,用这种寓意不好的鱼当祭品,也是大不敬,还有咒人绝嗣的意思,故而不能当祭品。

很多农村还用这种鱼当脏话用,和人吵架就会用“绝尾巴”来讽刺对方,杀伤力也很强。

那么鳝鱼就真的那么一无是处了么?不,鳝鱼在农村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可是很高的~~

小暑黄鳝赛人参,鳝鱼的价值有多高?

鳝鱼在农村也叫黄鳝,有的地方还把它叫罗鳝、蛇鱼、血鳝、常鱼、长鱼(苏北一带)等名字。

鳝鱼有两种比较普遍的类似,一种就是农村常说的黄鳝,一种则是山黄鳝,在云贵川等地都有分布,还有一种白色的,也叫白鳝!

大多是说,人们都把鳝鱼和黄鳝视为一种。

黄鳝的身体像蛇,而且没有鳞片,但因为体型和生活环境上有差异,被划分为鱼,而不是蛇。

原生的黄鳝喜欢生活在水泥洞和石缝中,晚上才出来找食物,一般是夏天出来,十一二月冬眠。

黄鳝的身体很奇妙,小时候是雌性的,生殖一次后就变成雄性。

我记得小时候我老家还有人养过,也赚到不少钱,但大部分人家都是养来自己吃的,因为黄鳝营养价值高,要买来吃会很贵。

而且把黄鳝养在稻田里,还能赶走田里的麻黄,人们在下田耕作时不至于被麻黄咬住,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黄鳝在大部分地区都被视为非常珍贵的名菜,大多用来招待重要客人。

虽说一年四季都能产出,但小暑(今年是7月7号)前后的黄鳝最为肥美,营养价值也是最高的,所以农村也有“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黄鳝本身的营养价值就高,富含维生素A对视力和皮肤都很好。

还有DHA、卵磷脂等高价值元素,以及调节血糖的鳝鱼素,对某些特定人士来说非常有用。

正因如此,黄鳝在农村才被视为饭桌上最珍贵的食物之一,大多用来款待最珍贵的客人。

不仅如此,黄鳝的肉、血、头,以及皮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不过黄鳝的血清有毒,需要格外注意,好在这种毒素不抗热,煮熟后就无毒了。

血液也有毒性,对人的口腔、消化道黏膜会产生刺激性,严重的影响非常大,所以一定要避免被黄鳝咬到。

虽说小暑的黄鳝营养价值高,非常肥美,但这时候的黄鳝攻击性也很强,稍不留意就会被咬伤,捉的话需要做好防范措施。

而且在我老家农村,杀黄鳝吃还有个规矩,那就是不要头。

人们觉得黄鳝的头不能吃,因为只要头在,它们就很可能会活过来,吃下去不安全。

当然,这种说法是夸大的,不吃头也是避免头部的毒素和构造复杂卡住喉咙吧。

不过私以为不用黄鳝当祭品的原因,除了农村觉得它是“绝尾巴”之外,最大的原因就是黄鳝比较贵,性价比太低。

而且黄鳝的形状当祭品看着有点奇怪,还容易吓到小孩子。

加上处理过程要格外小心,不熟容易中毒,祭祀时人多眼杂,万一有人偷吃到还没熟的中毒就很不好了。

所以这样想,不用黄鳝做祭品也有些道理的吧~~

声明:去钓鱼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农俗俱乐部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udiaoyu.com/b/29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