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肝钓鱼挂钩方法图片(夏季垂钓黄颡鱼)


黄颡鱼又名黄辣丁,在不同地方有很多有趣的叫法,比如河南钓友习惯称其为“嘎雅”,江浙一带的钓友则称其为“汪刺”、“昂刺”。黄颡是一种小型的底栖型鱼类,体长一般在20公分左右,最大的个体也不过500克左右。夏季是垂钓黄颡鱼的好季节,不过总有不少人对黄颡鱼抱有成见,不太喜欢垂钓这种鱼,原因是一次钓到的黄颡太少了,还凑不够一锅汤,实在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相对于鲫鱼、鲤鱼、草鱼等有鳞鱼来说,垂钓黄颡对钓鱼技术的要求并不高,因为黄颡鱼很贪食,吃饵的时候也是一口吞下,没有什么过多的试探性动作。很多人之所以钓不到它们,或者说一次钓得不多,关键还是垂钓思路被局限了,他们往往对垂钓黄颡存在一些不太正确的看法。

黄颡鱼并不是只有夜晚才可以垂钓

黄颡鱼畏光,这是公认的事实,因此不少人都会认为垂钓黄颡只能在夜间才可以,白天很难钓到黄颡,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黄颡鱼怕光不假,但这并不代表白天就钓不到它们。要知道光线在透光度不同的水体中,穿透力也不一样,比如在一些浑浊的河水中,光线透光度不佳,一天到晚都可以垂钓黄颡,并非只有夜间才行。

例如在北方的黄河,河水本身的透光度很低,白天天气越热,黄颡鱼咬钩越频繁;另外在刚下过暴雨之后的一些池塘、河道当中,大量泥水会导致水体的能见度降低,这个时候光线就不是什么问题了,在大白天黄颡鱼也会疯狂觅食,加上一些雨水会把一些昆虫冲入河道,如果在暴雨过后垂钓黄颡,无疑是抓住了好时机。

钓缓流的效果更好一些

黄颡鱼喜欢有可以藏匿的环境,如乱石堆、碎石滩、水底有杂草、乱树桩等结构的区域,这些地方除了能为它们提供栖息的场所之外,小鱼小虾数量也多,可以满足其觅食的需求。

除了选择具备上述特征的钓点外,钓友们还应注意一个细节:黄辣丁更喜欢待在有缓流的水域,在一些河道的出入水口、洄水湾等水流缓慢的区域,尤其是水流动静交汇的水线处,是良好的钓点,钓友们可以使用抛竿,将鱼饵投到这样的地方,定能取得不错的钓获。

本人在北方的黄河中曾经这样尝试过:使用抛竿在急流或者静水中很少有黄颡咬钩,当把抛竿抛到“动静交汇”的缓流处,立马能感受到有鱼咬钩,短短几分钟内就钓获数条黄颡。

因此,本人认为钓缓流的效果要好于静水,钓友们也可以尝试一下。

使用“活饵”效果尤佳

不少钓友在垂钓黄颡的时候喜欢使用商品饵,或者鸡肝等动物内脏挂钩垂钓。

本人不否认这些饵料的有效性,但认为使用蚯蚓、蛴螬等活饵效果会更好一点,尤其是蚯蚓,更是垂钓黄颡的不二之选,原因是这样的活饵在水底会不断摆动,从而起到动态诱鱼的作用。

用蚯蚓挂钩垂钓的时候,可以用鱼钩挂住其身体的中间部分,留着尾巴和头部在外边摆动,这样黄颡在大老远就会看到,比单纯的使用鸡肝效果更胜一筹。

打不打窝子?钓获量截然不同

钓友们常说:钓鱼不打窝,钓得也不多。垂钓黄颡同样如此,而且打窝显得尤为重要,原因很简单,黄颡的活动范围一般不大,它们不会像鲤鱼、鲫鱼那样成群四处游动,而且它们还有在一个地方筑巢、守护领地的习惯,这就更加缩小了它们的活动范围。

在鱼情资源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下,通过打窝诱鱼,可以将更远处的黄颡吸引过来,增加渔获量。如果没有打窝诱鱼,可以遇到的情况就是钓上两三条鱼之后,需要隔很长一段时间才会有鱼继续咬钩。

打窝的时候可以用鸡肠、鸡肝等动物内脏,将其放置在塑料袋中闷上6个小时左右,这样的诱饵,腥味更足,诱鱼的范围更广。

在打窝诱鱼方面,钓友们也可以参考一下民间一些捕鱼达人的思路,比如一些喜欢在夜间抓黄鳝的大叔,通常会将一些掺有诱食剂的窝料放在竹编的笼子里,第二天早上再去收笼子,往往会收获好多诸如黄鳝、泥鳅之类的无鳞鱼。

诱钓黄颡同样可以参考这一方法,钓友们可将诱食剂加入到窝料之后,用纱布或破丝袜抱起来,然后抛到钓点附近,为了防止窝料被水冲走,可以在里面放置一些碎石块。窝子做好之后,即可慢慢等待黄颡鱼进窝。

总结

夏季是钓黄颡的好季节,一些钓友之所以抱怨钓得太少,可能是思路太过于局限了,只要了解了垂钓黄颡的诀窍,一次想要钓上几十条并不是难事,因为垂钓它们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和装备,关键还是看方法是否对路。

声明:去钓鱼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王者钓鱼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udiaoyu.com/b/22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