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主线和子线怎么绑(子线长短不同)

台钓线组中,子线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子线有两股,一长一短(相对而言)因为长度不同,绑钩之后,会分上下钩,别看就这么一点点改变,在实战中,效果是非常不同的,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分上下的双钩,就诱鱼效率而言,比单钩要大一倍,而八字环到双钩这两股子线,除了连接作用之外,其整体长度的长短不同,在实战中的应用效果,也很有意思;

圈子里有这么个说法,长子线抓实口,短子线抓快口,意思很好理解,长子线因为线距较长,除非饵团体积特别大,比重也比较大,抛竿的时候又刻意的打满杆,否则铅坠落水后,钩饵是不太可能落到铅坠附近,具体落在那里,如果调钓时,是双钩躺底,那钩饵在哪里就不确定,如果至少有一钩触底,则钩饵在铅坠正下方,但是这两种情况,至少都有一股子线是弯曲的,所以在抓口时,能过滤掉大部分虚假讯号,因为只有实口,才会将子线拉紧、拉直,才能带动浮漂。

而短子线抓快口,则是因为,子线越短,鱼给口时的讯号损耗越小,都知道,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越短的子线,八字环到钩饵之间的距离就越短,自然讯号传导就越快,所以有这么个说法,长子线钝守抓大物,短子线专打快鱼,在实战中,往往也是这么应用的,但是效果会如何呢?这里所谓的子线长短,放到多少距离才是合适的呢?因为没有一个固定标准,其实很多钓友是懵懂的用,懵懂的上鱼,有口了,有鱼了,自然没问题,但是空竿率高,或者刺鱼后跑鱼概率比较大的时候,就有点不知所措了;那么,子线的长短,在实战中的应用,应该是怎么一回事呢?

钩饵落水的过程中,并不存在两个铁球同时落地这种现象;大约距今400多年前,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萨斜塔做了自由落体实验,结论就是很出名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不管两个铁球哪一个更大,或者哪一个更小;而当我们将钓组抛到钓点时,如果铅坠的重量大于钩饵,则铅坠先落底,同时下拉带着钩饵下沉,如果钩饵的重量大于铅坠的重量,则会钩饵先落底,同时下拉带着铅坠沉底,但是不管哪一种情况,钩饵加铅坠的质量,都略小于浮漂的浮力;

之所以要明确这一点,是因为我们要搞明白,子线除了起着鱼钩、八字、钓组之间的连接关系,钩饵、铅坠落水的动态结果,其实在台钓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导致这种结果有差异的根本原因,就是子线有长有短,只要我们能分析、了解这种不同差异导致的结果是什么,那么我们开钓之前的准备,尤其是子线双钩的准备工作,就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子线不仅仅起到连接作用,而是让其发挥出更积极、更有效率的作用。

长子线的效果,在于钩饵落水过程中,增加饵料落底行程,同时延长饵料吸水过程,诱鱼效果更好

不管是野钓,还是黑坑钓,都有使用长子线,增加诱鱼概率的钓法,但是,除了有经验的老鸟,很多新手,是比较茫然的,比如在江苏、湖南地区曾经流行使用1~1.2米长子线诱钓大鲤大草,因为渔获确实不错,所以一时之间非常流行,但是很多钓友并不知道为什么,等到自己使用的时候,会因为子线过长,抛投不精准,易缠绕,用种饵发窝太慢,用商品饵,附钩效果不好,因为子线太长,抛竿很困难,所以现在用长子线钓鱼,最多也就不超过60~80厘米,这就是没有搞明白长子线,在实战中,具体能做到什么效果,其实,长子线在实战中,主要的作用有三点。

1、增加饵料落底行程

前文我们说了,钓组落水的时候,不管是钩饵先落水,还是铅坠先落水,必然是有一个先落水,再拉动另一个朝下,此时,子线的作用就出来了,子线越短,被拖拽的哪一个受到的影响就越大,那么钩饵和铅坠几乎就会同时落底;但是如果是长子线,那就不同了,那必然是较重的一个先落底,而另一个,在落地过程中,差距只要不大于子线距离,都不会受到较重的环节下拉影响,这就变相的延长了钩饵、或者铅坠落底的行程。

而这种延长行程的效果,在实战中的意义是非常大的,且不说专门的打行程这种钓法;钩饵落底的行程越长,被鱼发现的概率就越大,钩饵落底的动态诱鱼效果,已经是被实战证明,而且非常有效的一种诱鱼手段,如果是短子线,就没有这种动态诱鱼效果了;

2.让饵料充分吸水,能让饵料状态诱鱼效果更好

在实战中的调钓,必然是先做调目,而我们钓大鱼和钓小鱼,调钓的思路是有细微差异的,我们钓大鱼,多会采用较低的调目,如调平水,因为调目低了,铅坠离底间距就比较小,这样在预调之前,就能确保偏钝的调钓,就算鱼层有变化,我们也能灵活的由双钩躺底转为一钩触底,那么铅坠的重量,必然就比钩饵的重要大一些,这样钓饵在沉底入水后,必然是铅坠先沉底,然后钩饵因自重沉底,随后铅坠落底的距离,和钩饵之间的差距大于子线长度时,受铅坠拉拽的牵引沉底;

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分为两个过程的,第一个过程,铅坠下拉钩饵的瞬间,浮漂的浮力,和铅坠+钩饵的重力相等,钩饵会停滞下沉,然第二个过程,受引力影响,铅坠、钩饵自由落体,而第二个过程中,钩饵落底仅受到引力影响,但是同时被水的阻力阻止,所以这个时候,子线越长,落底时间就越久,那么饵料吸水就越充分,不管是雾化还是溶散,效果都明显更好,所以诱鱼效果自然更好。

3、较长的子线,经水流冲刷带动,有非常明显的动态诱鱼效果

我们在调钓时,使用铅坠到底的守钝思路时,有一个另外的好处,就是一旦水流有暗流,是非常利于我们利用长子线,达到动态诱鱼的目的;鱼是一种警惕性十足,但同时又充满着好奇心的动物,而鱼眼的构造,有非常不错的放大效果,在1~1.5米以内的视距范围内,对有着动态效果的物体,充满了攻击欲望,这也是为什么使用活饵钓鱼,一旦有鱼进窝,都会被进窝鱼攻击,因为只要到了鱼的视力范围之内,扭动不停的活饵,被鱼眼放大之后,动态效果非常突出;

而使用长子线,当钩饵被水底暗流冲刷之后,子线在水底的摆幅,是非常类似活饵在水底的活动幅度,只要钩上还有饵料残留,对进窝的鱼来说,也是诱惑力十足,而且因为子线没有绷紧,就算进窝鱼试口、涮饵、蹭线,这些虚假讯号,在进窝鱼没有将子线拉紧之前,都不会出现,所以说,使用长子线,只要有口,基本都是实口。

短子线的优势,更多体现在鱼口讯号的及时性

短子线,且不论线径如何,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损耗损失低,而且越短,这种损耗就越低,举个例子,我们在钓白条、鲫鱼、麦穗这一类小体型鱼时,子线5~6厘米,比子线8~10厘米的中钩率更高,而子线的长度差异,也就3~5厘米而已,那么这又是因为什么隐隐导致的呢?

1、子线越短,铅坠和钩饵落底的过程,就越容易忽略二者的重量差异

两个铁球同时落底的实验中,1磅的铁球和10磅的铁球是由铁链连接在一起的,非常类似钩饵和铅坠之间的关系,但是在钓鱼过程中,阻力的介质,由空气变为了密度极大的水,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鱼线本身也会受到水的阻力影响,所以子线越短,这种影响就越小,尤其是当钩饵加铅坠和浮漂的浮力无限接近时,子线越短,这种影响就越大;用比较直观的理解,就是子线越短,钩饵加铅坠和浮漂浮力接近时,有没有浮漂的浮力牵引,钩饵和铅坠落水的速度都不受影响,而这一点,是可以通过物理公式计算出来的;

2、当鱼给口,并刺鱼成功时,短子线的讯号传导更快捷

刺鱼成功,鱼挣扎、逃窜,这个讯号,是先传导到铅坠,然后带着铅坠,拖动水线,再拉动浮漂,在这个过程里,如果子线越短,那么这个讯号损失就越小,如果子线越长,这个讯号损失就越大,如果是大鱼,这点讯号损失几乎就没什么影响;但是如果我们目标鱼是小鱼,较长的子线,可能等到小鱼都想脱钩了,浮漂可能还是没有动静,这就是信号损耗的缘故了。

3、短子线钓大鱼无法快速卸力,容易切线

有钓友说,为了抓口讯号快捷,我使用大线径的线号,比较短的子线,是不是又兼顾了讯号传导,又避免了切线的隐患呢?结果恰恰相反,我们经常说切线,但实际上很少切线的地方是子线中间部分,往往是钩柄、八字环打结处子线断裂,切线的原因,是鱼线打结处受到超过极限拉力,被外力扯断了;而子线越长,就越容易将中钩鱼,挣扎的力度先卸掉一部分,如果使用较短、较粗的子线,可能子线是不会切了,那么大部分的力量就会传到竿稍、杆身,断杆的概率,就会成倍增加,对我们钓鱼人而言,切子线,无所谓,随时都可以绑或者买,但是断杆了,不管是竿稍还是二三节,那损失就有点大了。

那么分析完长短子线在水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更深层次的问题就来了,到底多长的子线才合适,亦或者多短的子线,才更实用,这总得有个大致的参照吧?其实还真有,虽然精准度不敢保证,但是实用性是比较强的,我们在实战中,可以遵循这么几个鱼原则:

1、子线最短不应短于浮漂一半的长度

这一点是有物理依据的,当子线的长度,短于浮漂一般长度时,不管是普通铅,滑铅、还是飞铅,在抛竿时,都会因为重心太靠上,钩饵会不停旋转,除了种饵效果可能略好点,商品饵很容易被甩出去,而中钩之中,这种影响更为明显,因为子线太短,起鱼时漂尾很容易和水面硬顶,如果竿身调性硬一些,很容易把浮漂暴顶;而只要略长于这个长度,情况马上就不一样;

2、钓小体型鱼时,子线长度不要长过浮漂的长度

在钓小体型鱼的时候,若是子线超过浮漂的长度,抛竿时可能影响不大,但是在提竿时,尤其是空竿提竿时,会因为浮漂的长度比子线短,导致子线朝上打,从而缠绕在浮漂上,当然,也有极大的概率直接绕在杆身上,这是因为浮漂的整体质量是大于铅坠的,空竿时,双钩加子线几乎没有重量,扬竿时,铅坠受惯性影响,带动双钩往上,因为子线过长,在翻转过程中,就很容易缠绕到浮漂或者杆身了,如果子线长度略短于浮漂长度,则子线会在铅坠附近打几个转,缠绕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

3、钓大鱼时,水深的四分之一设为子线长度

之所以给这个建议,是因为不管多深的水,从水底往上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的水层,只要是活水,都属于暗流层,不同水域,不同地形,流速有高有底,但是这个范围之内,如果按最钝的钓法,也就是铅坠躺底,那么这个长度的子线,受暗流冲刷影响最明显,太长,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再短,如果暗流过急,则很容易把子线冲刷的绷直,就没什么意义了;

结束语

钓无定法,不仅仅指的钓法的不确定,调钓的不确定,用饵的不确定,因为个人身高、体重、臂长等诸多主观因素不同,凡是不能流水线统一化的细节,如子线长度、开饵的味型浓度、饵团的状态,这些起着决定性因素的环节,往往都需要靠个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才能效果更好,所以建议,只能是建议,并不是秘籍,更不是中鱼的保证,这一点,必须要确定;

声明:去钓鱼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愚者论渔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udiaoyu.com/b/17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