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缠绕子线双钩新绑法(子线总是弯曲缠绕理不清)

对于钓鱼人来说有两大遗憾,其一是没口(没有鱼咬钩),原因很多,例如鱼的密度小、饵料不对味、环境不适等,难以把控。其二就是跑鱼,跑鱼用一句俗话叫:到手的鸭子飞了,一般飞的还都是“大鸭子”,总是让人垂头顿足,一阵叹息。根据我的经验跑鱼有八成以上是由于断子线导致,包括鱼太大超出了线的承受范围,但是这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在子线选择时,对鱼情判断不准确所导致。为了减少遗憾,抓住每一次上鱼的机会,我们有必要全面了解子线的来龙去脉。

什么是子线?

定义:简单点说,子线是通过八字环一端与主线相连另一端绑上鱼钩的一段鱼线;

形态:因需要近距离接触鱼层,所以多为透明形态;

用法:不同的线号针对鱼的大小、种类不一样,同一品牌的子线,线号越大,拉力值越大;

作用:子线线号应小于主线线号,设置子线的目的就是在意外情况下(上大鱼、挂底)保护主线和鱼竿不受损失,从这个角度考虑子线是易耗品,我们在出钓时需要备足;

指标:衡量子线的性能我们一般从柔软度、延展性、拉力值、耐磨性、防缠绕性等方面出发,我个人觉得衡量子线好坏最核心的指标是柔软度,子线关联鱼钩又牵制浮漂,线的柔软度好,鱼吸起来不费劲,好入口,并且柔软说明其带动性好,信号更快速直接到达浮漂。

子线长短的选择

子线长度范围在15-50厘米之间,没有固定的数值定义多长为长子线,所以我们这里说的长短都是相对的。子线为什么会有长有短呢?其实,不同长短子线的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是适用情况不一样,总的来说,子线长,其在水中的摆幅大,到底慢,水中停留时间长,能够全水层充分诱鱼,除此之外,长子线的隐蔽性更好,短子线则刚好相反,其特点可以用八个字形容:快速就位,信号准确。根据长短子线特点,我们来看下在实际中的主要应用。

1、鱼层分布。主要考虑目标鱼是在底层还是离底状态。当环境温差小,气压正常,水中溶氧量充足,鱼在底层,此时可以用短子线,让钩饵快速就位,减少饵料在水中停留时间,通过饵料雾化的吸引将鱼留在底部。相反,在夏季温度逐步升高,鱼的泳层发生变化出现离底,就需要用长子线,延长饵在水中的停留时间,通过水中的雾化吸引鱼吃饵,我们称为“截口”。

2、鱼的警惕性。当我们在野钓或者黑坑放鱼时,面对的是生口鱼,生口鱼的特点是见饵就吃,警惕性低,鱼层相对固定,可以用短子线,快速就位,信号传递到浮漂更直接,可以提高上鱼效率。如果是经常被钓鱼人光顾的老钓点或黑坑老滑鱼,鱼的警惕性非常高,泳层也不固定,那就需要用长子线,一方面更隐蔽,另一方面增加饵在水中停留时间,吸引不同水层的鱼。

3、水域特点。钓深水需要用短子线,深水饵料到底时间本来就长,如果用长子线饵料的水中停留时间太长后让其还没到底就雾化完了,这时需要让钩饵快速就位,减少中上层的截口,防止提前雾化空钩。在有些走水的水域,为了定住浮漂,我们通常要钓钝让铅坠躺底,这就导致子线完全弯曲,为了让吃口信号更快速的传递到铅坠以及浮漂,应该缩短子线长度。

子线双钩使用方法

子线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弯曲、缠绕、打结......在此具体讲一下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如何操作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

1、养成在上饵时用手指刻意的将子线分开的习惯。

2、抛竿时不要让竿稍过度弯曲,弯曲后竿稍恢复竖直状态产生的弹力会把子线弹出,导致缠绕或打结,应该自然的用手臂力量将钩荡出去。

3、前面有文章讲过压风线的好处,其中有一条就是提竿时水对线起到了梳理的作用,而且因为竿稍受到水阻,快速提竿会有个缓冲作用。

4、提竿方式要正确,新手钓友中鱼时的激烈情景大家都有见识,总是会猛地往上扬竿,这时候可能连主线都缠绕在一起,更别说子线了。正确的提竿动作是手臂垂直上扬,子线不要立刻拉离水面,感受竿上的力量判断是否中鱼,若未中鱼,轻拿出水面。

5、当出现子线弯曲、打结时,子线的拉力值发生变化,必须及时更换子线,不然断线跑鱼就后悔莫及了。

写在最后

本来想在文章中提及关于子线线号选择的建议,但是考虑到同样线号不同品牌鱼线的拉力值可能不一样,而且拉力值不是唯一决定钓重的因素,还跟鱼竿调性,溜鱼手法等有关,为了避免误导读者,这里只说一个原则,子线需要匹配鱼竿调性和主线线径,三者配合的好才可能出现“小钩细线博大鱼”的情况。

我是工作之渔,一个用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钓鱼的钓鱼爱好者,欢迎添加关注,一起探讨好的钓技钓法,共同进步!

声明:去钓鱼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工作之渔所有,原文出处。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 删除。

本文链接:https://www.qudiaoyu.com/b/11024.html